中科院“科普学分制”破冰:当大科学装置成为全民课堂,中国科普生态正在重塑
当一位中科院研究生在FAST天眼旁向游客解释脉冲星信号时,这场跨越专业壁垒的对话正在改写中国科普的底层逻辑。2023年新修订《科普法》实施之际,中科院以"研究生科普学分制"为支点,撬动了科研资源开放、科学家下场、政策赋能的连锁反应——28年4.6万场讲座、90
当一位中科院研究生在FAST天眼旁向游客解释脉冲星信号时,这场跨越专业壁垒的对话正在改写中国科普的底层逻辑。2023年新修订《科普法》实施之际,中科院以"研究生科普学分制"为支点,撬动了科研资源开放、科学家下场、政策赋能的连锁反应——28年4.6万场讲座、90
会上,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负责人周德进介绍,中国科学院在做好科技创新的同时,始终高度重视科普和科学教育工作,明确提出要做科普工作的国家队,坚守“高端、引领、有特色,成体系”的定位,重点开展“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”计划和“‘科学与中国’科学教育”计划。在科研资源科
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于9月1日全面启动,9月4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。会上,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负责人周德进介绍说,中科院在全国率先实施“研究生科普学分制”,仅中国科学院大学一家就组织了900多人的研究生科普队伍,他们在课余积极投身科普实